|
作为城市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公共交通的发展最能体现出老百姓的出行状况,最能折射出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近年来,常熟市积极发展绿色公交系统,在加密班线、提高公交网络覆盖面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低能耗低排放的新能源公交车、引进掌上公交系统、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打造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让百姓出行更舒适便捷,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 Z) k2 r& @. U# y( }
# P- y' W, R& q. t0 H在书院街博物馆站点,一对老夫妇的对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老陶快看看116路到哪里了?还得等多少时间啊?”老奶奶问道。“等等啊!”大爷迅速拿出手机点了几下,“车子到党校了,马上就来。”不一会儿,116路车来了。6 O# X" F* [0 H7 n
9 Q1 Q* G9 h0 K& T" d
看到记者对“掌上公交”公交查询系统感兴趣,老陶说:“这款公交查询系统很方便。每天出门前打开手机便能查询公交车到什么位置了,特别是刮风下雨天,节省了不少室外等车的时间。”老陶还介绍说,现在越来越多的站点都加装了智能站牌,站牌上直接显示公交车辆位置,大大方便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4 y; r5 M0 e0 l. S) |( F$ B' [
2 `$ t, W( D, Z# Y- ]如果说公交智能化建设为老百姓改变出行方式“锦上添花”,那么遍布城乡的公交网络就是这种转变的基础。市民戴明佩说:“如今站点距离居民区越来越近,一般小区出门就有站点。站与站之间的换乘设置比较合理,班次也调密了好多。我经常乘坐106、112、113路,现在一般7、8分钟一班,都比较准时。”近五年来,常熟市逐年更新公交车辆、新增公交候车亭、新增延伸公交线路,新增、更新公交车辆785辆,新增包括镇村公交在内的47条公交线路、新开40条夜班线路,期间还建成了服装城等8处城乡公交枢纽站,新建改建47个公交首末站、1028只公交候车亭。城市、城乡、镇域公交三级网络逐步形成并日趋完善,全市公交日均发班4782班,日均运送旅客30.61万人次。* X/ X1 M0 ^" @4 r! P4 |" S F; A
( h! q: i, E# c, ?% S6 n1 U除了普通乘客外,公交驾驶员也是近年来常熟市公交变化的直接体验者。117路驾驶员王庆红告诉记者,公交司机最头疼的就是碰上交通高峰期,特别是在狭窄的路面上,不仅路面环境差,还时不时遇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群和车辆。而自从2012年常熟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把《确立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公交城乡一体化发展》列为1号议案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常熟市持续推进公交优先战略,公交基础设施、运力投入力度空前,公共交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今年5月份,市交通部门启动公交优先三期工程,以“一路一站一环多节点”为重点实施内容,对通行公交的黄河路、枫林路以及富兴路等主要道路共20个交叉口进行了公交优先改造。王庆红表示,规划了公交专用道后,开车更加顺畅,路面的通行效率更高了,准点率也有了保证。
+ W& L; B0 l/ c1 n- L% s1 @' M! D/ w( b$ S3 ~
行驶在通畅的城市道路上,路顺、景美、人和,伴随着每一趟旅途。王庆红说,作为一名公交车驾驶员,每天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游览城市风景,又能为市民提供服务,让她感到十分自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