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名称: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公交出行调查报告--以常熟市农村公交为例
+ B$ ~0 u# L. e来源: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w [/ v4 R' l& G小类: 社会' `" j! C8 Q& [( P7 j! a0 a
大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7 i& Q. @$ L. w) S$ x8 t0 ^5 ?简介: 本报告以苏州常熟市的6条农村公交线路为主要调查对象,它们是联系各村的重要公交线路。通过综合多种调研方法与资料,分析农村公交的现状利用情况,剖析了当前农村公交存在的载客率低的问题。深入研究了公交系统层面、农民出行需求意愿层面、以及政府政策层面对农村公交使用率的影响,为改善农民交通出行、提高农村公交运营效率提供可行性建议。3 }% r4 G4 d0 n7 Y4 S! C: J
详细介绍: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农村公交线路、班次不符合农民出行特点等原因,农村公交存在乘坐率低的问题。如何增加农民对公交的使用率,提高公交的服务质量,进而推动低碳出行,促使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便利的公交服务,成为这次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 调查了解了农村公交的现状利用情况后,我们提出了三个层面的改善意见。一是对站点、线网、配套服务设施等不合理方面进行规划调整;二是加大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三是针对农民出行特点调整线路、班次。同时我们还引进了“理想模式中的农村公交车”这一概念,即迷你公交车与移动式储物箱的结合,借以解决大车型低载客率和农民销售农产品需求这2大问题。 (收起)) n4 I! q' X. Y+ v3 G: V
作品图片
* T' f' q$ Z. T$ l
5 E+ ^/ b6 W! N8 c0 c; M9 c2 V& n / T- c' Z3 D! G4 q
作品专业信息, n; c* G* Y# k" P" K/ {3 b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C: r$ c! x' P- p Y( t- P
目的:如何增加农民对公交的使用率,提高公交的服务质量,进而推动低碳出行,促使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便利的公交服务。 基本思路:一是对站点、线网、配套服务设施等不合理方面进行规划调整;二是加大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三是针对农民出行特点调整线路、班次。同时我们还引进了“理想模式中的农村公交车”这一概念,借以解决大车型低载客率和农民销售农产品需求这2大问题。3 }9 H: l( A/ f; {* u& @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e. \% T4 G1 Z) ^ 通过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 当今社会对农村公交的关注并没有从农民角度出发,忽略了他们的使用需求和搭乘情况。学术界也鲜有关于农村公交载客率的研究成果,本报告针对这一空白进行调查研究,具有较强的先进性。 本次报告重点从农民需求角度出发,对农村公交进行线路和班次进行调整,同时还为其设置针对性的农村公交车型,具有独特性。
7 X2 n7 S. }" V/ Q6 R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P4 {8 P+ ?3 k1 |" H4 T
对常熟市农村公交的调查分析,旨在为农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交通出行环境,最大程度地减少农民搭乘公交的不便。让乡村在接受城市产业转移的同时,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的内在实质,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目前,我们的改善意见和创新模式已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并被扬子晚报、常熟新闻网等媒体关注报道,各方面一致认为调查报告措施和建议对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p# Z& y9 A& Y4 B作品摘要2 G1 y8 i$ H# j
城乡一体化并非意味着城乡一样化,在空间形态上要城乡有别,在社会形态上实现城乡一体。农村公交与城市公交车型一样、票价一样、运营时间一样等不仅不是城乡一体化,反而影响了农民享受现代城市文明。对于农村公交而言,只有贴近农民实际生活需求、提高服务水平,才能使农民得到真正实惠,与城市居民享受同样便捷、舒适的公交服务,实现真正的设施一体化目标。本报告以苏州常熟市联系各村的6条重要公交线路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综合多种调研方法与资料,分析农村公交的现状利用情况,剖析了当前农村公交存在的载客率低的问题。深入研究了公交系统层面、农民出行需求意愿层面与政府政策层面对农村公交使用率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公交运营的理想模式,为提高农村公交运营效率、改善农民交通出行、促进农民分享城乡一体化成果提供可行性建议。(收起)
( N7 b" T4 G8 Y6 c x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 L# ?4 Q1 ?0 N4 g' E 无6 [* N% o8 W0 z( C
参考文献% `6 C! E* ?3 |5 C
[1] 沈吟东 . 农村客运改革 :公交化及区域模式?. 中国软科学增刊 (上).2009 [2] 吕兰明 .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 . 黑龙江交通科技 . 2009年第 5期 [3] 徐循初、黄建中 .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8 [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 1995 [5] 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8 [6] 赵燕菁. 理论与实践:城乡一体化规划若干问题[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7] 袁奇峰,易晓峰,王雪,彭涛,刘云亚.从"城乡一体化"到"真正城市化"——南海东部地区发展的反思和对策[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1期 (收起)1 _& y1 B/ @' \+ N( T9 |5 w9 \
调查方式 z& E. b; D( c6 H0 b
走访、问卷、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统计报表、书报刊物等
( ~: R/ k5 O, ]8 {& Z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5 e0 \$ j! F2 g4 D0 R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课题日益走上社会舞台,国内外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国外课题研究和借鉴: 西方各国提倡发展公共交通,随之带来的是城市交通渐渐延伸至农村。国外城乡一体化程度比较高,农村公交建设比较完善,城市公交和农村公交相差不大。从国外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其重点研究在于如何更好地方便民众以及交通工具间的换乘。 英国以城乡公交系统智能化和人性化的候车空间为代表 ? 巴黎和加拿大以“一票通”为其特色,连接城市与农村的公交体系 国内课题研究和借鉴: ? 城乡公交一体化: 许多文章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研究农村客运,突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核心价值在于联系城市与农村,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 农村客运公交: 农村通公交的本质在于方便农民出行,而国内不少文章也紧扣这个主题展开讨论,再次强调农村公交对方便农民出行的意义,对农村公交的影响和现有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文章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创新来源。 纵观国内对“农民出行”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上,从宏观层面上解读农民出行的问题,从各个角度分析农村客运公交化等模式的利与弊。本文在借鉴这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更微观的角度研究“农村公交”的实施对农民出行的影响,从农民需求出发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来促进“农村公交”更好地服务于农民,从更深层次理解城乡一体化内涵。 (收起)
7 \" n, m' N2 l: @0 @, Q |
|